对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402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大力发展南通总部金融的建议)
来源: 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1-11-23 15:48 累计次数: 字体:[ ]

许映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南通总部金融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南通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发展进入快速通道,业务总量成倍增长,金融系统基础建设日益完善,环境大为改善,金融秩序良性前行,金融产业成为促进南通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现代金融体系趋于完备

近年来,南通市进入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瓶颈的出现,服务业迈入快速发展通道。金融业作为服务业的有效支撑产业和输血通道,成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南通市政府不断优化金融产业的空间布局,建立“南通中央创新区”金融中心等,为各类金融机构在南通创建总部和分支机构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截止2020年末,南通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300余家,其中银行金融机构43家,保险金融机构82家,证券分支机构68家,期货分支机构16家,担保机构22家,典当企业30家,43家小额贷款企业,融资租赁7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商业保理3家,转贷机构10家。南通市已初步形成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各业并举,中外机构并存、功能较为完备、运行较为稳健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为金融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金融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金融发展总量指标是对某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最重要和直观的测度指标,主要衡量的是该地区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2020年末,南通市金融业增加值681.1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79%,比“十二五”末提高1.09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4.16%,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撑。同时金融业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方面也取得创新和突破,金融机构已成为服务县域经济、“三农”经济、支持个体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金融实力显著增强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南通市金融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各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金融实力显著增强。

一是银行业存贷款稳定发展。从存贷款来看,2020年12月末,南通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535亿元,比年初增加1810亿元、增幅13.2%,各项贷款余额12155亿元,比年初增加1943亿元、增幅19.0%,存贷款增量分别位于全省第四、第三,存贷比达到78.3%。

二是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新增上市公司1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8家,新增直接融资3821.8亿元。2020年新增IPO报会企业10家,创历史新高;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2家,全国首批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企业1家,新增直接融资1242亿元。2021年我市资本市场实现开门红,新增上市公司3家,其中创业板企业2家,科创板企业1家,首发融资13.24亿元。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拓展了南通市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成为南通市做大做强企业的重要推进器。

三是地方金融从业组织良序发展。地方金融监管改革顺利落地,通过加强监管督导,深入现场检查、评级换证、风险排查等工作,地方金融机构合规发展的意识更强、风险管控的能力提升,在省内机构中处于领先水平。充分发挥贴近经济末梢的优势,地方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进一步加强。2020年全市融资担保机构余额148亿元,在保余额全省第二,6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当年新增小微和“三农”55.12亿元,增速21.29%,全市担保机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现市(县)全覆盖;2021年3月末,全市小额贷款贷款余额46.9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4.24亿元,共826笔,上缴税金1326.75万元。

二、南通市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金融业规模实力亟待进一步提升。南通金融业增加值比重和规模虽然近年来有所提高,但对比我国大中城市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南通经济总量全省第四、地级市第八的发展能级不匹配,与加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不匹配,更与南通“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不匹配,亟待加快补齐金融业规模实力短板。

二是本地法人机构实力短板亟待补齐。南通法人金融机构规模相对偏小,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法人金融机构,缺少公募基金、财产险等持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综合实力与领先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是南通做大做强金融产业亟待补齐的关键短板。

三、发展南通总部金融的可行性

新设南通本土的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首先需要多部门协作,同时还面临审批门槛高、审批周期长的困难。后续若审批通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因此发展南通总部金融无法短时间实现,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

四、下一步发展打算

大力发展总部金融是加快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主动作为、突破束缚,加快补齐本地法人金融机构规模实力短板、填补金融牌照业务空白、提升金融机构体系能级,为南通金融产业做大做强奠定扎实基础。

(一)做强做优一批法人金融机构

加快提升法人金融机构规模。推动法人机构在补充资本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机制及发展资源。鼓励法人机构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整合资源,加快跨区域经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实现做大做强。引导法人机构以增资扩股、公开发行上市、发行二级资本债、无固定期限债券等合格资本工具等方式,快速补充资本金。

(二)突破新设一批持牌金融机构

加快填补金融牌照空白。积极争取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支持,加强与外资、央企等高能级机构合作,推动符合条件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发起设立法人金融机构总部,力争填补公募基金、财产保险公司等金融牌照空白,积极争取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公开募集基金销售支付结算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牌照。

(三)加快提升一批金融分支机构

提升金融分支机构能级。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推动在南通的银行二级机构等提升能级,构建与驻市金融机构总行(总部)常态化联系机制,争取加大对南通资金投入、业务布局和政策倾斜。

(四)培育发展一批地方金融组织

加强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扶持。研究出台地方金融组织各行业发展指引,加大对地方金融组织行业定位的宣传,争取地方金融组织在法律地位、税收政策及奖补支持等方面享有与持牌金融机构同等待遇。构建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履行普惠金融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化解小微、三农、双创等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合作渠道,扩大业务服务范围,做大对南通市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担保和非融资担保服务规模,为南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担保方面的支持;在做大规模的基础上,争取提高信用评级,将众和集团打造成本地区实力、规模领先的大型区域性龙头担保集团企业。

创新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机制。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利用增资扩股、兼并重组、集团化发展、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式,提升资本实力、治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推动数字化转型,丰富业务种类,优化商业模式,提升风控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将国润融资租赁建设成为一家专注专业特定领域,持续均衡创造价值的区域性融资租赁公司。以融资租赁主业为核心,围绕经营租赁、租赁物处置、权益交易、融资租赁资产转让处置四个融资租赁相关板块持续推进。为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深度挖掘融资租赁市场的客户需求,创新融资租赁方式,依托南通区域产业特色,重点开展支持南通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务。

5.引进壮大一批金融中介机构

加快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强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政策支持,大力引进培育律师、会计师、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财经专业媒体、税务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构建种类齐全、发展规范、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支持中介服务机构拓宽业务范围,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加快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二)提升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能级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能力。加快建设南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南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金融资源供需对接效率。发挥产业投资母基金的导向作用,做大科创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规模,构建“募-投-管-退”创投体系,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大创投基金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充分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转贷服务、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等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推动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内的领军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以产业资源整合为重点的市场化并购重组、跨境收购等。充分发挥“江海创投行”路演品牌服务、省股交中心股权投融资对接作用,依托上交所、深交所资源和优势,不断提升企业投融资对接层级和效率。

推动金融服务业态创新。推进金融产品、业务和服务创新,鼓励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金融产品和专营机构。拓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推动科技融合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发展更加全程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发展供应链金融,重点发展以仓储物流为代表的第三方中介服务,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供应链金融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1年6月27日